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02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594篇
基础理论   127篇
污染及防治   89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71.
SO2连续与瞬时采样监测的对比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验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近几年丹东市环境空气SO2连续采样值比以前瞬时值低得较多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点位从市中心外移、采样方式改变、进气通过不畅通和进气管有水等,都影响SO2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972.
近年来,人们正在设法解决烟气脱硫没备的腐蚀、结垢问题以及尽可能地利用各种方法、提高烟气脱硫效率,本实验把脱硫设备(湍流塔)加上中强磁场,用以观察中强磁场对烟气湿法脱硫的设备的腐蚀、结垢和脱硫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3.
东亚地区硫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一个硫沉降模式分析了东亚地区SO2和SO42-浓度的空间分布及其特征.不同天气条件下,SO2和SO42-的浓度不同,高层SO2和SO42-的浓度分别为04—10μg/m3和02—05μg/m3;中层为40—100μg/m3和20—60μg/m3;近地层为40—300μg/m3和20—80μg/m3.分析表明,近地面浓度分布受源的影响比较明显,高层的浓度分布与湿清除过程密切相关,其浓度的低值区与降水区和云区有较好的对应.中层浓度分布体现了源、中层气流及湿清除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974.
选择山西省某地的四个土焦炉、两个热回收焦炉和两个机焦炉开展焦炉顶空气和烟气中颗粒物和SO2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热回收焦炉顶空气中颗粒物和SO2浓度最小,其次是机焦炉,土焦炉顶最高。机焦炉和热回收焦炉顶污染物浓度在出焦和装煤时明显升高。土焦炉烟气中颗粒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明显高于热回收焦炉和机焦炉;各种炉型烟气中SO2浓度差别较小,排放速率以机焦炉最高;土焦炉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吨焦排放量最高,而机焦炉和热回收焦炉由于环保设备的使用显著降低。生产过程污染物释放显示机焦炉和热回收焦炉的颗粒物和SO2释放主要来源于焦化过程和熄焦过程。由吨焦排放量估计炼焦烟尘和二氧化硫对全国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贡献小于5%,但对山西省的贡献接近15%和30%,控制炼焦污染对当地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5.
陆地生态系统含硫气体释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由自然生态系统释放的含硫气体在全球硫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陆地生态系统主要的自然硫释放源有湿地、土壤、植被、内陆水体和火山等,由自然源释放的含硫气体主要产生于有机硫化物的降解和硫酸盐的还原,同时受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文章主要综述了对人类有影响的几种含硫气体(DMS、H2S、COS、CH3SH、CS2和DMDS等)从各种自然源释放的情况,同时简要介绍了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土壤状况、氧化还原条件等对自然源释放含硫气体的影响,最后结合中国的研究现状,指出今后应开展和加强陆地生态系统含硫气体释放通量监测、释放机理及在大气中的转化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含硫气体释放模型。  相似文献   
976.
通过植物监测,对连云港市郊局部地区果树、蔬菜等连年来品质产量下降的原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大气中氟化物(HF)含量高,局部以化工为主的地区污染较为突出,已对果树、蔬菜造成直接危害。此外,二氧化硫(SO_2)及其复合污染也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77.
植物叶片相对吸硫量的研究及在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为探索北京市本土植物对污染物硫的降解能力,从重度污染区(首钢邻山)、轻度污染区(北京植物园内山上)和对照区(北京周边数个森林公园)分别采集21种植物叶片,采用比浊法消解和定容、IRIS advantage型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其含硫量。分析不同程度污染区植物叶片的相对吸硫量。不同污染区绿化降硫时,考虑选用相应地带叶片净吸硫量大的植物类型。  相似文献   
978.
从加氢精制、氧化脱臭、吸附脱硫、生物脱硫、光化学反应脱硫五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轻质油品脱硫工艺和技术研究进展 ,并阐述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原理及脱硫性能  相似文献   
979.
The regional acid deposition model system (RegADMS)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air sulfur deposition onto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over China, in which the dry deposition velocities of SO2 and sulfate aerosol (SO 4 2– ) were estimated by use of a big leaf resistance analogy model and the wet scavenging coefficients were parameterized in terms of precipitation rate.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annual total sulfur deposition over mainland China is 7.24 mt (1 mt = 106 ton) , in which dry deposition and wet deposition accounts for 56 and 44%, respectively. The sulfur deposition onto agriculture land, grass land, and forest land is 1.09, 3.6 and 1.41 mt, respectively, which sums 6.1 mt and accounts for 84% of the total sulfur deposition. The modeled sulfur deposition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ment conducted at farmland in Yingtan, a typical read soil region in Jiangxi province of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November 1998–October 1999. The total sulfur deposition at the Yingtan site is about 10.3 gm–2 year–1 of which 83% is dry deposition. The modeling sulfur deposition at the same site is 8.4 gm–2 year–1. Furthermore, the comparison between RegADMS and RAINS-ASIA on modeling regional sulfur deposition shows the consistence of the two model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simulated sulfur deposition at the medium-large cities reaches 0.72.  相似文献   
980.
稻田中有机硫气体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测定了水稻生长期内含硫气体的释放通量 .分析表明 ,水稻的生理活动对含硫气体的释放有显著的影响 ,水稻主要释放二硫化碳 (CS2 )和二甲基硫 (DMS)气体 .而对羰基硫 (COS)有一定的吸收作用 .水稻田中总硫平均释放强度约为 5 0mg·m- 2 ,施肥对稻田硫的释放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